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减灾防灾与治理

勘察院首个大型单体坝墙浇筑成功在即 丹巴县磨子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发布日期:2015-11-16

  丹巴县东谷乡永西村磨子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是我队勘院有幸抽取到的地灾应急治理工程。该工程同属2014年"11.22"康定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价款400余万元。10月28日,从施工现场得到消息,本次应急治理的重头戏--3500立方的单体拦挡坝墙,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地基部分和70%的坝体。这也是勘院自建院以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筑建的体积最大的单体坝体。在环境条件恶劣,社会治安复杂的甘孜地区,我们的施工项目以最优良的质量,最短的工期,在二十多个当地灾后重建项目中脱颖而出,再次受到丹巴县政府、县国土局的高度赞扬。
    当丹巴县磨子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的那纸"签约状"落在我们的头上时,大队领导和勘院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作为省厅地灾治理入库单位之一的队地勘院,虽有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但对这次特殊环境中的地灾治理施工还是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做得好无疑是再次打响宜宾地勘院名片的大好机会。但稍有过失,地灾施工项目上的损失对今天的勘院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沉重一击。破釜沉舟的机会留给了勘察院施工科,"我们要以最精良的技术造一流的工程"。8月,丹巴磨子沟项目部负责人,年轻的小伙子张建军拿出了言出必行的决心,带着一大帮兄弟前往甘孜州丹巴县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背水一战"。
    工地点在东谷乡永西村是藏汉结合区,也是丹巴县地方关系较为复杂的区域。如何搞好外围工作,处理好与地方老百姓的关系,队员们是既谨慎又灵活,他们真诚待人,真心交流。一个月的时间下来,那些看似不善言谈的理科生,在藏民同胞、四川老乡面前侃侃而谈,给他们讲地灾知识、应急避险,动员他们的撤离危险地带等,在科技知识与家常理短的亲切交流中,他们融洽了和当地村民的关系,为顺利开展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前期的准备工作用了大半个月时间,眼下的工期越来越紧。在外围协调、人员到位、材料准备、运输联系已万事俱备的前提下,9月23日终于开工了。八九月的甘孜州,阴雨绵绵。泥石流沟内水流变化大,给我们施工排水及道路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使天公不作美,但我们的队员仍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斗志,与恶劣天气做了一次强有力的较量。49米的排导槽、108米的单边防护堤、上百方的孤石清除、2.5公里的施工便道修建、7座小型桥梁的修建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步步紧跟、迅速完工。但是,创勘院施工纪录的最大单体挡坝墙的浇筑,才是考验队员们技术和毅力的关键。虽然施工技术的挑战、雨雪天气的考验都在意料之中,但进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还是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十足的把握,就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张建军鼓励着项目组的队员们,也同样鼓励着自己。大队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出全方位无条件大力支持的本次工程施工,更加坚定了队员们的信心。勘院内部,院长许洪、总工肖汉全多次到现场,在管理和技术上分析指导。项目内部,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克服技术上的难题。经过队员们的共同努力,含基础工程和主体挡墙共浇筑5000多方混凝土的大型工程已初具雏型,三层楼高的拦挡坝已经坚定地屹立在东谷乡的青山绿水之间,也坚定了队员们那颗悬着的心。
    当队员们正在为工期加班加点战斗时,又接到州政府下达的通知,因为雨雪天气,所有工程施工人员11月底前必须停工出山。目前,为抓紧时间赶在被迫停工之前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队员们,他们任务更加繁重了。为队员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