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老挝慰问随记

发布日期:2015-08-10

          题记:春节期间,我随队慰问组一行前往老挝慰问节日期间仍然战斗在一线的职工同志们。虽说一路颠簸,一路艰辛,但却一路感慨,一路收获。老挝同志们不畏艰难、执着拼搏的刚毅品质和互助友爱、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怀时时感动着我。我想摘录几个片段,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买菜    

        在日常生活中,买菜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对于我们而言,出门几步就到菜市场,信手拈来,想买啥就买啥,自在惬意。而在老挝的阿文矿区,买菜之事竟成了焦头烂额的大事。阿文矿区在离市区280多公里外的深山老林里,买一趟菜,往返要花3天时间,而且必须是车况良好。我原以为,就算280多公里,一天跑个来回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去了才知道,那绵延在群山里,挖掘机挖好被水冲,冲了又挖的路,哪是想象中的平坦顺畅。上坡下坎,趟水过涧,能跑上30码的速度就已经不错了。热带地区,买了的菜品、肉食很容易坏掉,就算装在隔热箱里,盖在棚布下,也挡不住长途中太阳的炙烤,有时候买的菜还没到住地就已经坏掉了。
      俗话说,豆腐盘成肉价钱。在阿文矿区,一辆车3天的耗油、磨损,加上人工成本,买一趟菜,都不知道菜的价格该是多少了!蔬菜食物来得如此之金贵,脑海里不时闪过:吃一块萝卜也许吃掉了一只鸡!看着他们算计着蔬菜还能对付几顿、米面还能吃多久地过日子,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感觉得十分的歉意,我们吃了,他们就少了;我们吃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就增加了。但愿没影响他们的正常计划。
                               种菜      

       从老挝万象出发一路向南,走过几百公里平原地带就进入大山。在万象平原的行程中,就没看见地里种有植物,当然也没有看见蔬菜。也许是季节的原因吧,旱季少雨,一路枯黄萧条,很少看到一点绿色生机。按说,万象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湄公河的水稍加引灌,种上适宜的蔬菜,长势肯定极好。但是,一路上看到的是荒漠的土地,闲适的村民,不时看到几头瘦峋的黄牛在田里懒散地啃着干枯的野草。到了山沟里,山势陡峭,人烟稀少,连块地都看不到,更谈不上看见种的菜了。我很纳闷,难道老挝人都不吃菜?带着这个疑问,便向略懂中文的驾驶员求解。驾驶员说,老挝人生性恬淡,住在山里寨子里头的人,有几片嫩树叶或者水里的青苔就着糯米团就是日常饮食了,住在城里的人吃菜也是极少,城里卖的菜都是外地运来的。原来,他们是不怎么吃菜的,自然就不种菜了。
      可是,我们生长的环境造就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几天不吃蔬菜可以,十几天不吃蔬菜也许能坚持,几个月不吃蔬菜是绝对不行的。买菜十分不易,那就试着种菜吧。阿文地质项目的炊事帐篷外,用几块石头垒起一小捧土,看得出里面的几棵小葱、几株芹菜是先前种的,长得不是很好,刚刚栽下的藤藤菜还泛着黄色。种菜的胡文武师傅说,种来试试,看能长起来不,结果就是这样不死不活的。波桥项目职工们住的寨子旁,用树枝支起的塑料彩条布围成一块长方形围栏,面积不过2平方米,里面种有小白菜、蒜苗、芹菜,还有一株南瓜藤已漫过围栏,看样子长得也不怎么好。炊事员欧师傅说,要是长得好的话都多种几块地,至少能改善一下蔬菜品种。但是,土质太差了,加上早晚温差大,种下的菜长得都不好。
      种菜天时地利不合,虽然种的菜长得不好,但师傅们种下了美好的愿望。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保证旺盛的战头力,买菜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再远也要去买。                           

                            包饺子                                                 

      大年三十,我们在阿文矿区李涛的钻探项目组与大家一起过节。中午,从桌上的团年饭中看得出来,饮事员小杨是用了心的,虽然食材有限,但腊肉香肠不缺,总算有过年的味道。
    下午4点过,饮事员说差不多该包饺子了,晚上吃饺子。一听说要包饺子,没有娱乐的几个人就跟着忙乎起来了,我也加入其中。事先揉好的面在那里醒着,略微发黄还带有看得见的颗粒,看得出麦面真的不是很好。不管怎么说,在这里能够有面粉也看得出他们的心思了,要知道280多公里以外采购来的食物真的不容易,不必太计较。猪肉馅和大白菜,虽说比不上韭菜馅的香味,也还不错了。擀面皮是考手艺的活吧?没错,包过多少回饺子的人不一定能擀好皮,我就是这样的人。可是这一群搓钻杆的大男人里就有人会擀皮,从牌桌上下来的张雪锋担起了这项细致活。边包边聊中,饮事员说,平时大家上班都很累,一个班12小时,两班对倒,非常辛苦,难得过年大家休息两天,一是慰劳慰劳他们的辛苦,二来也让他们感受节日的味道、家的味道。张雪峰说,聚在一起包饺子就有一种家的感觉,项目组就是一个家,出门在外,大家都彼此照顾,相互关心,项目的工作才能推进。驾驶员卢运川聊起了隔着几里地外的地质组一帮年轻人,他说年轻人在野外过年不容易,看着他们年轻雅嫩的样子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们的父母更是牵挂他们。难得包一回饺子,等会冻一下也给他们带点去,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正包着,天下起了大雨,眼见天要黑了,驾驶员说得赶紧走,要不然路面浸软了就回不去了,从地质组下来的路有几个陡坡,还有几个急弯,车打滑很危险。既是危险,那安全放在第一位,立马起程就走。说走就走,结果说给地质组年轻人带去的饺子还没来得急冻,带不走了,非常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老是想着饺子的事。心想,要是老天晚两小时下雨,也许就能成全钻探组那些老同志对年地质组轻人的关爱之意,要是把刚开始包的那部分饺子及时冻上,就算下雨时也能带走了。总之,心里老觉得对不住地质组的年轻人,没能让他们品尝到异国他乡的饺子。也没能达成钻探上老同志的愿望,让他们好意难成。
    不知道饺子的味道究竟如何,但我想那饺子里不仅包含有众多的鲜美味道,还包含有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牵挂、对老人的祝福、对孩子的惦记。也许他们把一切美好的祝愿都溶在那满是折皱的饺里了。早上7点,一人泡了一盒方便面吃了后,就从丰沙湾出发了。一路顺山绕行,还算顺利,中午12点半到达目的地。

                                      轮胎舞
      车过山坳口,视线较为开阔,右边的斜坡下密密的布满了老挝人的寨子。远处彩旗飘舞,起初以为是老挝当地有人办喜事,因为沿途看见过婚礼现场也是花枝招展的。下山到了近处,感觉风很大,被吹得翻飞的彩旗中仿佛还夹杂着两条鲜艳的红色横幅,依稀看见上面是中文,心里想,又是一群背井离乡的中国人在这里为生存为梦想奋斗。再到近处,大体看见飘动的标语是安全生产的内容,又为这群中国人欣慰。是啊,安全就是家的幸福,梦的基础,随时随地都把安全放在心上,才对得起远方的亲人,远方的家。正想努力弄清是什么单位时,余总说杨勇的项目组到了。原来,为老水公司施工的杨勇钻探项目就在这里。
      下车环顾四周,彩旗迎风招展,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节日喜庆的气氛不言而喻。正在准备午饭的人们围拢过来,热情握手寒暄,围在四周的三三两两,在腼腆中带着热忱,用眼神交流着他们的思想。
      座谈会上,大家有些拘紧,不怎么发言,饭桌上,大家就放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他们在老挝工作的点点滴滴。说起过年,大家心里五味杂呈,有谁不想在万家团聚的时候陪伴在家人身边?有谁不想在节日欢庆的时候与家人共同祝福。但是,暝暝中有一种召唤,有一力量让他们留在老挝,他们只能用不一样的方式庆祝节日的到来,用不一样的情怀为家人祝福。说到大年三十晚的联欢活动,大家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地描述着当时的景象。有的说,在老挝堪称规模宏大,不仅是我们的员工参加,还有甲方的人员助阵,不仅吸引了当地的村民围观,还有当地县长祝贺。里里外外一百多号人,围成一个圈子,颇为热闹非凡;有的说,活动精彩纷呈,有奖猜谜语,大家争先恐后揭谜底,为抢一条谜语当仁不让。盲人摸鼻,让人忍俊不禁,原本走简单的直线,却让人仪态万千。唱歌是最好的节目,清嗓一亮,几多欢乐早已溶汇在离谱的弦律里,几多愁畅早已溶汇在记不清的歌词里了。最为精彩的节目要数轮胎舞了,话说着,小吴掏出手机让我看照片,一只笨重的汽车轮胎套在杨勇的身上,看得出双手提着轮胎的杨勇正动感十足地舞动着。可想而知,与钻机打交道的钻工,与"舞"字不沾边的他们,一时间是怎样的憨态可掬。据说当时围观的人群笑翻了天。遗憾的是没能把照片拷下,回来后几经联系也无果。
      问起咋想搞一个联欢晚会时,杨勇道出了项目当家人的初衷。他说大家都是兄弟伙,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大过年的,放两天假总不能让大家反而觉得凄凄惨惨的,搞点活动让大家把心思聚一下,也让大家过一个欢乐愉快的节日。
       一群背井离乡的老少爷们,用智慧和创造编演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联欢晚会。美哉,轮胎舞,钻工们的力量之舞;壮哉,轮胎舞,钻工们的精神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