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看望抗战老兵――宋印朝

发布日期:2015-09-10

       8月31日,当队上谢兵副书记把印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几个大字的纪念章,送到宋印朝老人的手中时。老人微微发抖的双手和凹陷双眼里闪烁的亮光,还是将我震撼。看得出老人面对这份刚刚送到手中的重礼,心情非常激动。这是一位已经95岁高龄的老人,颤巍地坐在医院的椅子上,鼻子上插着氧气管,身体早已不在硬朗,意识也有些模糊。但就是这一瞬间,宋老突然来了精神,挺了挺身体,背坐得更直了。他紧紧得握住书记的手,缓慢地把纪念章挂在胸前,用颤抖的声音向我们回忆起那段惨烈而悲壮的历史。
      宋老,原名宋印朝,祖籍河北石家庄。1939年进的部队,参加了整整6年抗击日寇的战争,后来又跟随刘邓大军参加了解放战争。57年退役后分配到珙长地质队(后改名202地质队),直到82年离休,一直在队上后勤科工作。说起当兵进部队的原因,宋老倒是有说不出的云淡风轻。他说:"鬼子进村了,不当兵就是死。跟鬼子打仗,还有可能活下来。"是啊,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从东北开始蔓延至全国,开始了一段生灵涂炭的黑暗日子。刚刚参军的宋老,当时只有十来岁,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因为太小,进入部队以后,宋老没有直接上前线,而是帮忙给战士们补补衣服和鞋子,做做后勤工作。
      真正上前线的日子,宋老说得并不太多,很多时候他就紧紧地闭着眼睛摇头。"紧张啊,太紧张了!"宋老感叹到:"炮火从我的手臂旁边穿过,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地在我的面前倒下,哎!"宋老休息了一下,也向我们说起了有一次他从鬼子眼皮底下逃生的经历。"周边全是黑压压的尸体,我受伤了被压在最下面躲过了机枪的扫射,逃过一命。最后,我们几个有气的,是踩着战友的尸体一步一步爬出去的"旁边的看护还补充说:"老人家以前说起这件事情曾经无限地悲痛。还懊恼地指着自己的脚说因为踏过战友的尸体,它都不会出汗了,一直冷冰冰的。"面对战死沙场战友们,宋老难掩心中的难过不舍之情"战友们死了,一个班就死了8个啊!"
      气氛变得很沉重,我们考虑到宋老的身体情况,不敢过多地询问当时的情形,但惨烈的战况还是让我们不寒而栗。为了让宋老心绪平静,我们问起了新中国解放后,他在202队工作的日子。宋老坚毅的脸部线条开始变得祥和:"终于不用打仗了啊!日子慢慢就好起来了。"早在看望宋老以前,我就听说过宋老工作上的一些先进事迹。谈起老英雄,前辈们都流露出深深地崇敬之情。在后勤科工作的二十五年时间里,他负责的材料供应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并且常常因为他的严格管理,节省了很多开支。遇到重活、脏活,宋老总是带头干、抢着干,他说共产党员任何时刻都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时的后勤科,大半年都在最荒凉的野外一线清点管理材料。面对艰苦的环境,很多时候都是半饿着抬钻机、扛钻杆。他却从来不因为自己的资历,开过一次后门,加过一碗小菜。看得出当兵时养成的严谨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深深影响着宋老的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说起对队上青年人的有什么希望,宋老放慢了话语,语重心长地说道:"青年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多为单位出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谈话的最后,谢兵副书记想问问老人家对组织和单位还有没有什么要求。宋老努力地摆摆手,说"现在太幸福了,我很知足。"面对身上落下的病痛他没有呻吟;面对家庭、儿女的生活困难他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半点要求,;老人却执意要说感谢:"感谢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啊,在这个日子里送来了这么珍贵的礼物。感谢202队的领导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让我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安静地和宋老交谈,我被这位近百岁的老人身上流露出来那坚毅而崇高的品质深深吸引。后来,听说同行的同事介绍,单位上每次来人看望,他都询问自己的党费是否按时收取,生怕漏交半分。点点滴滴之中都蕴含着宋老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日子里,我非常幸运地结识了这样一位老者。在他有些模糊的话语中记住了那场战争的惨烈,重温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巨大喜悦,倾听了他对年轻人的勉励和希望,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操。在这个宁静而整洁的医院里,我带着无比多的感动和震撼悄悄离去。宋老,请您一定好好保重身体,愿您精神不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