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宣贯

发布日期:2018-09-11 00:00:00

2018629日至3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心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 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行动纲领(十个指明)

历史方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确立了四川发展主攻方向“五个新”。

新体系――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新格局――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新态势――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新优势――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新局面――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总体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第一要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干多支――做强“主干”: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发展“多支”: 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 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 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五区协同――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

构建5+1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优势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

根本动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大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突出改革牵引――要深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突出军民融合――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突出人才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开放格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努力走在西部开放开发的前列”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作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布局。

战略目标――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战略方针――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扩大北向、深化西向。

战略支撑――民用航空强枢纽,铁路发展提速度,公路网络上档次,内河航运扩能力,形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

重中之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合力攻坚,着力抓好彝区脱贫攻坚综合帮扶。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价值取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深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生态重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 “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开展绿化全川行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

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实施“五大行动”――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能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生态文化融合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

法治保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三大措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省实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政治保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五点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号外: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国土关键词

优化国土空间规划――重点要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区域发展统筹力度,实行差异化土地供给,推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加大用地保障力度――重点要全力保障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用地,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打造东西纵横、南北贯通的战略通道和对外经济发展平台。

优化用地供给结构――重点要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全力支持“5+1”万亿级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优化乡村规划体系――重点要全域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约精准保障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健全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长效机制,发挥政策效应、项目效用和资金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土地供给;实行盘活存量与下达增量相挂钩,对近5年供地率低于60%的市县,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市域内流转。同时要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效和经验,扎实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要进一步发挥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我省生态国土新格局。

全力防治地质灾害――重点要抓紧抓牢地灾防治“生命工程”,筑牢地质环境安全“底板”;规范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程序,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加大房地产用地调控力度和土地储备融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