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质动态

在老挝走出一条属于202人自己的群众路线

发布日期:2013-10-17
点击查看图片大小: width=
    在离我们3000公里开外的东南亚,有一个不算太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在老挝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斗着这样一群人――近百名在异乡打拼的202人。他们中间,有队上的总工程师,有实体的负责人,有工作半辈子的老党员,有刚到队上的小年轻。7月,队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清风,漂洋过海地来到他们身边,那一面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在异国肥沃的土地上空飘扬。据我们了解,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他们摸索走出的那条“把发展放在首位,将职工发在心里”的群众路线,已经成为队上教育活动的典范。
发展、发展、再发展,不断的发展壮大,让工作在老挝的202人享受发展成果,是在老挝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
2008年起,老挝成为我队的“走出去”战略推行后的第一站。从第一批,十来个技术人员在老挝单枪匹马、毫无头绪地四处扎营。到今天,老挝办事处的正式成立,阿文、甘蒙、华潘三大项目的同时进展,长驻技术人员每年不断提高的工资收入,每年上千万的产值,与河北建投、老挝通联良好的后续合作。这一步步艰辛又令人欣慰的进步,无不凝聚着全队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智慧。
最初的两年,在老挝的我们还未扎根。一来,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我们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导致工作处处碰壁,工程进度缓慢,项目进展困难;二来,第一次同甲方合作,默契、信任度都不够,我们做事小心翼翼,畏首畏脚。面对一直打不开的工作局面,队上积极研究对策和制度,以解决“发展”这个首要问题。2011年,境外工作人员管理(实行)办法出台了,从人事、经济、经营等几个方面对老挝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他们的各项权利义务。2012年,为了规范管理,规避风险,境外简捷报销制度和境外报销补充说明相继完善。队财务副总樊宏独自只身前往老挝,帮助解决税收、票据问题,拟写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老挝有关经营情况报告。去年年初,老挝项目指挥部正式成立,同年年底根据经营要求需要,调整了以总工余波为指挥长,副队长吴林为副指挥长指挥中心,并在老挝首都万象,成立了老挝办事处,派队上管理干部常驻,以办事处为基地,积极开拓市场。在老挝工作的技术人员也积极想办法、找路子。他们同当地居民积极搞好关系,有时用一瓶小小的风油精就能换取一条通往矿区的捷近小路。他们努力学习老挝语,短短几个月就能和居民简单交流。他们努力克服异国工作的孤单感,平时大多数时候都同甲方代表一起静下心来研究着老挝矿区的相关资料,负责的工作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甲方最大的信任和高度的赞扬。
在老挝从事地勘工作的国内地质队涉及全国各省,在各种困难的挑战下,很多地质队相继退出。我们却在磨练中,越战越勇。直至今年,我队共完成老挝三个矿区800多平方公里空白区域的勘查工作,创造产值近5000万元,今年下半年的新一批勘查工作又将进场。现在的老挝俨然是大队最强劲的一块发展地,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大的竞争下,奋斗在老挝的202人相互团结,攻坚克难,努力为自己、为家人、为队伍发展不断创造机会,创造神话。
把每个职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感动的故事后面,都是一副副实践境外群众路线的美好画面。
2009年,老挝的项目刚刚开始,队上精选了十几名年轻的技术标兵前往老挝。在人生地不熟的他国,经验不足的他们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总工余波、地调所所长吴正刚立马起身赶往老挝指导。到了老挝的第二天,他们就带着多名年轻技术员向第一个矿区出发了,200多平方公里的矿区,只有两个小的山寨。大部分地方都是无人区和原始森林,他们商量后决定先去离公路较近的第一个山寨看看,为了更熟悉这条道路,大家觉得选择左进右出的方法。当时全组人员手里就只有一张1:20万的地形图,“进寨容易,出寨难啊”由于不是从原路返回,大家研究地形图后决定沿着出寨的一条小河边开始往回返。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出寨,一直到走到晚上5点,大家又累又饿,体力完全不支,顺河而下的路被面前的山坡堵住,地形图的盲区也出现了,一大片区域看不出行驶路线,让人更着急的是,走在前面的两个小伙子同大伙失去了联系。天色渐晚,经历过野外生存考验的人都知道,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天黑后野兽蟒蛇都会“活跃”起来,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让人头皮发麻,一组人员显得紧张不安起来。一直带队的余总,轻松地讲着笑话鼓励着大家,利用自己三十年野外生存经验带领着全组人员开路。同时,让他更为挂念的是迷路的两位年轻技术人员,缺少这种实战经验的他们,能否在天完全黑前走出去呢?余总边带路边通过一切通讯工具收查两小伙的位置。沿途,还不忘走一段路烧一堆火碳,以留下记号。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来前,两位技术人员通过他们留下的火碳,在南边的公里旁同大家汇集到了一起,走出了原始森林。后来大家开玩笑问余总,当时这么轻松,真正不怕吗。他憨厚地笑笑说:“怎么会不怕,但这是我带领的团队,我就是主心力,我必须带着大家走出去,这是我的职责!”
让项目部的小伙子喻登辉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阿文项目部的“登革热”事件。项目部里的几个年轻人,同时出现高热、疲乏现象,疑是“登革热”症。消息一出,在当地工作的余总,吴所十分着急,他们放下一切工作立即处理这一事件。“登革热”是一种传播迅猛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迅速。在那一段时间的隔离治疗过程中,连当地医生都有几分怕惧,但余总、吴所却坚持每天亲自监督病人的饮食。在得知,民间流传椰汁可以防治这一偏方后,在工作之余,到处寻求椰子的下落,到认识的每家每户去收椰子,几乎每天带着热腾腾的椰子水到医院慰问关心。直到康复出院,我们还是不能确定几位技术人员是否是患上了骇人听闻的“登革热”,但我们的干部在关键时刻流露出来的点滴真情,却深深感动着在老挝工作的每一位职工。
在老挝工作的近百名技术人员中,有四分之一是党员。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专门成立老挝项目党支部。在常驻老挝的地调所所长兼老挝项目部党支委委员吴正刚的背包里,长期都放着一个小小的记事本,记录的都是老挝技术人员工作、生活上这样那样的困难。副队长兼老挝项目副指挥长吴林,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在家过年了,春节一来临,他就带着全队职工上下满满的祝福,前往老挝慰问,同远在老挝的202人团圆团聚。就在今年八月中旬,队长贾春,总工余波连夜赶车辗转赶到河北,亲自为向甲方作报告汇报的年轻项目负责谭飞打气。回队后,还未作休息,就立即组织从老挝回来的青年技术人员交流培训,一款一条,他们苦口婆心地指导,还把自己以前作的优秀报告毫不保留地拿出来,对照老挝项目报告,给年轻人讲解。用贾队的话说:“现在对青年职工的负责,就是对我们往后幸福生活的负责,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不是对群众路线深刻而辨证的理解,又怎么说出这样淳朴又实在的话呢!
在对他们的采访过程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觉得自己在做着份内的事情,我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感动,反而让他们甚是不好意思。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正在践行的群众路线,正是这样贴心、真切地关怀,才使每一位工作生活在老挝的职工真正安下心来,在异乡奋斗拼搏;也正是走出了一条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路子,才使我队在境外探索的步伐这样地稳健和有力!(图为:大家走出原始森林后在路边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