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质动态

初到高原

发布日期:2013-07-03
点击查看图片大小: width=
    6月4日,木里俄堡催金矿项目13人从宜宾出发前往项目基地。6日,先行6人已驻扎在目的地了。经过两天的日夜兼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川藏高原。
来高原前,听很多先前到过此处的老同志介绍了高原的基本情况,讲谈最多的就是“高原反应”。头痛、四肢无力、喘不过气、眼肿、嘴青……听起来令人惊颤,而且平时看似体格强壮人的不一定能适应高原气候。听到这里我顿时对自己开始了考量。
一路上我暗自体会什么是高原反应,仔细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认真的考验下自己是否能适应高原,又给高原反应一个“机会”磨炼我那看似强壮的身体。
6日下午两点,我们的车停在了工作基地,当时雨下得很大,气温明显比低海拔的地区低了很多,我们不约而同的拿出厚厚的衣服裹起饥饿的身体。站在屋檐下躲避了几分钟,雨小了些,有同志说赶紧把物资从车上卸下来。此时我想起了老同志说的刚到高原不要干体力活,不过看大家都还兴致勃勃的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卸下物资先解决温饱问题。
由于组织上的安排,物资卸下后车和厨师离开了矿区,留下了6只饥饿的小猫。劈柴、生火、刷锅洗碗,厨房开始忙活了起来。这时考验真的来了,那湍流不息的高山雪水足可以把手冻成冰棒,我们的好同志一个个咬紧牙关,又洗又刷,让一个个瓢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此时火已几经波折燃得又高又旺,可是锅里的水还是像刚融化的雪一样冰凉,再压紧锅盖,再劈树干,再添柴薪……咕噜,咕噜,咕噜,恨不得眼前立马出现一盆热腾腾的回锅肉……高原上的沸水来得很慢,今日尤为漫长。
黄天不负有心人,一锅水终于沸腾了,十几袋方便面被扔进了锅里,平日的烹饪艺术此刻早已淡忘,哪能顾得上色香味,所有调料一股脑下锅,搅拌搅拌,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美味出炉。大家拿起筷子和盆子,狼吞虎咽,不停的听到大家说“好吃”、“好吃”、“美味”、“美味”。
饭饱后谁也没有想起这是在海拔3600~4200米的高原,我们战胜了寒冷、解决了饥饿,却不知还有更大的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夜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矿区还没有通电,发电机的柴油机也坏了。瑟瑟发抖的我们和衣缩在冰冷的被窝里,在漆黑的夜里大家相互鼓励、谈笑风生中不一会儿便鼾声一片。折腾了一天,大家是真的累了。
7日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简单吃过早饭,穿上戎装,地质人便成了战士。我们一路来到采场,卸下那里的一台柴油机,用绳子和木棍固定好,大家一起喊着口号,几百斤重的柴油机便上肩了。从采场到住处是一段六七百米的上坡路,肩上沉重的负荷加上轻微的高原反应,看似不长的路走得我们气喘吁吁。地质人没有软蛋全是硬汉,大家一路喊着口号,颤颤悠悠地将柴油机抬到了住处。到了住处,没有休息,迫不及待地开始安装柴油机,几番折腾,柴油机终于突突突的响了起来。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带来了光明。
令人敬畏的川藏高云,我们齐心协力征服了它,战胜了高原反应。接下来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相信我们都能够克服,因为我们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地质人!